等你来科普 | 首届“闰笛杯”全国罕见病科普大赛参赛指南
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提升医务人员对罕见病的科普能力,激发更多医生积极参与罕见病健康科普,更好地向大众传递罕见病科普知识,中国罕见病联盟、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、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办公室、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联合全国多家医疗机构,于2023年5月-11月举办首届“闰笛杯”全国罕见病科普大赛。
(资料图)
目前,大赛正在火热报名中!小闰准备了本次大赛的参赛要求,供大家参考!还等什么,快来扫描下方图中二维码报名参与:
作品类别:
大赛设置视频组和图文组两个类别。
视频组:可为动画/动漫、微电影、短视频、音乐短片,时长不超过5分钟,文件大小不超过50MB;纪录片不超过30分钟,文件大小不超过2G。均为MP4视频格式,分辨率为720P或以上,横竖屏均可。作品均需标注名称、参赛者姓名、单位、职称/职务。不可添加任何影响观看的水印或广告。
图文组:可采用纯文字、图文、海报等形式投递。图片宽750px,高1000px,大小不超过100M。作品需标注名称、参赛者姓名、单位、职称/职务。不得添加任何影响观看的水印或广告。
作品要求:
科学性:作品应符合医学科学规律,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和准确描述,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宣传导向,不含错误或不科学的信息,以免误导观众。如不符合这一点,作品将被一票否决。
原创性:作品应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,不含血腥、色情和商业化内容,不侵犯他人肖像权、名誉权、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,不可抄袭、剽窃、套改。如不符合这一点,作品将被一票否决。
科普性:作品应语言简明、用词准确、段落分明、逻辑清晰,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难以理解的词汇。
创意性:作品可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和实时事件,将罕见病知识与大众生活紧密联系起来,主题尽量围绕单病种讲解。
可传播性:作品标题应有趣、有吸引力,内容和形式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,使作品能在不同环境和大众中传播和分享。
文化适应性:作品应考虑不同地域、文化背景、语言背景和价值观的多样性,尊重和包容差异,避免可能引起的误解或冲突。
大赛详细规则,请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查看红头通知。
【扩展阅读】
关键词: